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內地赴港買保險風潮未止,業務員年薪過百萬港幣。
12月17日, 友邦保險位於香港海港城17樓的驗證簽單點,早早就擠滿了從內地來港買保險的客人。由於樓上場地有限,三樓的電梯口隊伍排得一眼看不到隊尾。
年底將至,內地客戶對香港保險的熱潮還在發酵。雖然特區的監管高壓管控,但是到香港買保險的熱情仍難“降溫”,內地投保人士則是這波熱潮的推手之一。
11月30日,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貢獻489億港元保費,貢獻率近四成。
“我今天大概有6個客戶過來簽單,從早上8點鐘就陸續開始接人,早上10點以後過來的客人一般都要等5個小時左右才能進行認證。現在客人對於香港保險的熱衷,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近期人民幣出現貶值的趨勢,買香港保單能夠對沖一定的匯率風險;其次則是香港保險由於能夠全球配置,收益率和分紅率都比內地同類產品偏高。”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90後”保險代理人林明(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加入保險行業兩年,他目前年薪已超百萬港幣。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香港保費總額為3273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其中,出售給內地客戶的新單保費為489億元,遠超去年全年316億港元的業績,占個人業務新單保費(1323億港元)的37%。今年上半年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301億港元,占個人業務新單保費(815億港元)的比例也同樣為37%。
在友邦保險認證中心的現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碰到一位元從福州趕過來的陳女士。她告訴記者,自己是給女兒購買分紅險,每年大概3萬美元,總共繳款期限是5年。“我女兒還不到2歲,明年還準備給她買份重疾險。本來去年就知道這個產品了,但是當時孩子太小,出門不方便,所以今年才來,但是這一年美元又升值不少。”
“其實根本沒有可能8點結束營業的,比如12月17日晚上,我們忙到晚上10點,最晚曾經到過淩晨4點,12月以來我沒有休息過一天,天天都要帶客戶來認證。”友邦的一位業務員CAROL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另外一家保險巨頭英國保誠的情況也如出一轍,排隊認證繳款的客人擠得滿滿登登。“早上剛幫一位元客戶簽了8萬美金的雋升。現場去買保險是買不到的,都要預約。”保誠的一位元銷售代表對記者表示。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