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立北一女中 |
|
人氣指數:6693
人 |
|
地 址 |
100臺北市中正區黎明里重慶南路一段165號 |
|
聯絡電話 |
(02)23820484 |
|
學校網站 |
學校代碼:353303 |
|
|
電子郵件 |
|
|
學校簡介 |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簡稱北一女、北一女中、北一、一女中),位於臺北市中正區,鄰近總統府、中央氣象局、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司法院。台北市三大女子高中之一(另外兩所為中山女中、景美女中),為一所在全球各國華人分布地區都有卓著聲名的女子中學。制服為綠衣黑裙,因此學生們常被稱為「小綠綠」,學校也有了「綠園」、「綠洲」的別稱。 |
|
|
|
|
將地圖左上方的人形圖 拉到街道的定點,即可進行 街道實景檢視【若人形圖 呈現 灰色 表示尚未提供街景】
↑TOP
|
詳述:
日治時期 1904年(明治34年),日人籌設「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高等女學校」。 1907年,改名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附設高等女學校」, 1909年9月,改名「台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 1919年,日本內閣發布「台灣教育令」,改名為「公立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 1921年,改名為「台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 1922年,「台灣教育」第2次修改頒布,第一高女開始招收台籍女生(日人:台人約47:3),學生必須絕頂優秀、家世顯赫,且通過競試篩選才能就讀。 1923年,一高女率先開辦「女泳隊」,並於翌年開始舉辦臨海教學。 1924年,清水儀六校長帶領學生攀登海拔3952公尺的台灣第一高峰「新高山」(玉山)攻頂成功,北一女學生成為台灣最早登上玉山的女學生。當時在台北新公園,放映學生登山實況的紀錄影片,根據報紙的轉述,前往觀看的市民高達三萬人,在當時造成轟動[2],並開啟台灣女性登高山活動的風氣之先。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開始實行皇民化運動,全校都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學生常要參加勞動服務,並施以學生軍事訓練。 1945年,學校遭到轟炸,全校滿目瘡痍。校長伊藤仙藏在巡查校務時殉職。
終戰遣返日人後,將學生剩餘一百五十多人的台北第一高女、與餘數十人的第二高女、及剩十數人的第四高女合併成「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有高中部及初中部。12月12日國民政府派胡琬如女士接掌學校,並任命為戰後第一位校長。將此日訂為校慶。 1948年,教育部長朱家驊率團來台視察,將北一女評為全中國39所優良示範中學之一。(台灣僅兩校入選,另一所學校為台中一中。) 1949年,開辦夜間部,至1953年結束。 1950及1960年代間,接收建國中學、師大附中(1983年重新招收女生以前)、市立女中高中部(今台北市立金華國中)最末屆女生。 1952年,制服由白衣黑裙改成綠衣黑裙[3]。 1954年,增設夜間部初中。 1955年,增設夜間部高中、新店分部(高中、初中)。北一女少數男學生即在此時招收,制服為綠上衣、卡其褲。 1961年,為配合臺灣省教育廳頒布的「省辦高中,市辦初中」政策,停辦初中部。(仍有補校初中) 1964年,新店分部學校易名臺北縣立五峰初級中學(現新北市立五峰國中)。 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同年7月改名「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1968年,補校初中停招。 1971年,增設空中補校,1973年停招。 1980年,夜間部停止招生。 1984年,開辦數理資優班,為全台灣最早成立的高中資優班之一。 1999年,補習學校改名為進修學校,隔年停招。 2004年,開辦人文社會資優班,為全國最早成立的人文社會資優班之一。
北一女中校歌 (1953年∼) 江學珠作詞、蕭而化作曲 唯我女校 寶島名高 莘莘學子 志氣凌霄 公誠勤毅 校訓孔昭 齊家治國 一肩雙挑 修養健全人格 具備科學頭腦 力行三民主義 實踐國父遺教 為國家盡至忠 為民族盡大孝 繼往開來 為我女界增光耀
運動會歌 何志浩作詞、李建作曲 風起雲湧 壯氣如虹 數千健兒齊奮勇 運動場上逞雄風 龍騰虎躍 積健為雄 技術競賽爭前鋒 贏得錦標樂無窮 求進步莫放鬆 求進步莫放鬆 鍛鍊好身手 為國作樑棟 北一女中教育告成功 北一女中教育告成功
校呼 唯天為大 如日方中 英姿煥發 北一女中
地下校歌:小草 (1970年代台灣校園民歌) 林建助作詞、陳輝雄作曲、王夢麟主唱 大風起 把頭搖一搖 風停了 又挺直腰 大雨來 彎著背 讓雨澆 雨停了 抬起頭 站直腳 不怕風 不怕雨 立志要長高 小草 實在是 並不小
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中校歌 (1946年∼1953年) 胡琬如作詞、高約拿作曲 愛我台北第一女子中學 我們目標要定得高 我們工作要作得好 我們同學們協力同心 努力前進 為了克盡青年的責任 勢必達到將來的目標 學問深造女權促進 實行國父遺教 我們當前的工作 功課優良 身體康強 公德特別修養這目標 毋負台北第一女子中學同學 我台北第一女子中學
台北州立台北第一高女校歌 (1929年~1945年) 清水儀六作詞、張福興作曲 すめら御國の 南(みんなみ)の ここ蓬萊が うまし島 島の民草 栄えゆく 基つちかう おみなごの 光栄ある教 布かんとて とくひらかれし 學び舎は これぞ我等が 母校なる あした夕べに 剣潭(けんたん)の かしこき宮居 仰ぎつつ 月影清き 淡水や 旭に匂う 大屯の 姿をしのび たゆみなく 心をみがき 身をねりつ 集うや九百の 姉妹(あねいもと) めぐみ豊けき 常夏の 島に繁れる 草は木は 常磐のみどり 蔭深く 永劫の生命の しるしなる 我等がそのの 撫子も 正しく強く しとやかに 変わらん操 養えや
|
更多介紹內容
↑回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