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東女慈聖宮 的相關視頻影片,隨機其他影片↓
歷史沿革
『東女慈聖宮』得以建立,除了庄中眾弟子的虔誠發心籌建之外,本宮所奉祀的天上聖母四媽,當然也經過了一番不為人知的付出與奮鬥,才終得領有天命而創建本宮。神衹自身的經歷與顯威,固然是任何一間廟寺宮殿得以創建的主要因緣,也常是最為信眾們所感到好奇或爭相傳誦的部分。然而,歷來各宮廟之沿革紀事,皆以信眾之組織與活動為著眼。這是為什麼呢?可想而知,概因神界的天機幽邈,凡人實無由探得。縱或神明偶有顯化、願透露其中一二辛秘之事,亦只能成為口耳相傳之神跡,難以進入史筆之中,成為史料與文獻。
因此,雖說『祭神如神在』,但一般廟宇沿革之史筆,或為了取信于大眾,對神界靈顯之事,多諱而不談。本宮沿革之編撰,則異於是。我們認為:如果沒有神,則何需祭拜祝禱,而如果真有神,又為何避諱神明的顯威?如果沒有神,人類文化就需要重頭改寫,而如果真有神,就應該端視「神跡」本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無須過份驚怪。
因此,本宮之「沿革」,除了參酌少數相關的史料之外,完全建立在四媽顯化後的親口行述之上。我們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緣,透過了定期的人神聚會(一共四次,西元2001年5月6日至6月24日),聖母四媽藉由乩身開口,而我們則詳實紀錄下四媽種種的親身經歷。週圍「觀禮」的群眾,一次比一次多,一切的過程都完全公開。紀錄下的內容包括:聖母四媽的來歷為何,是如何秉命於天、通過考驗,如何為了黎民百姓付出心力、甚至願受天規責罰,如何至天庭為民請命、為民折衝交涉的領導能力等等。四媽的經歷不可不謂艱辛曲折,足以讓信眾們動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因為四媽慈悲,在行述時多坦然相告、未見保留,也因為我們對四媽信任,可放大膽子對一些細節反覆詢問,這樣的合作關係,似乎帶引出來了新的視野。讓我們感到驚喜的是:由四媽一次次的行述之中,我們所被容許得知的,愈來愈超越某種界限,不再限於本庄之事及本宮創建之事了。由行述之前後連貫性、內容之完整度、涵蓋面之廣度等,使我們進而睽見了神明的修行之道,神明與神明之間的淵源,神界運作的秩序,神界與自然界的變遷關係,以及神界與人界的密切互動等。如此逐漸浮現出來的:正是一幅天地人神的完形圖像,氣勢磅礡,驚人不已,完全顛覆了人的眼界與思維。這一部份,是我們認為特別珍貴的,雖然揭露出來後,會受到一些人的質疑,但我們並不敢藏私,只有坦然的紀錄與編撰在內文之中。
另外,我們必須提出的是,本宮的「沿革」是一次少有的、由「神界的視點」所作的歷史敘述,值得大家重視。有趣的是,我們發覺:神的視點並非總是高高在上的,神的視點反而是非常貼近人民生活的基層,緊緊地扣住了黎民百姓安居樂業之關懷面。其中,包括了地方民眾的生活史部分(先民開墾與聚落移遷、河流路線與行帆船、十八庄之串聯、莊稼收成、民生疾苦、水災狀況),非常具史料價值。這個視點要比「人的視點」所寫出來的權力爭戰史,要更接近生活的原貌、更接近人性的本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頗值得我們深思。而聖母四媽在行述時所一再掛念的,就是希望讓後人了解先民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辛苦耕耘,讓後人知道這一切都不是憑空而來的。我們也不由得受到了啟發:台灣的近代史,最需要補闕的正是「地方人民生活史」的部分呀。在這最真實的「歷史脈絡」之中,來還原我們的文化記憶,才是足以啟迪來者的『人文教化』。是為記。(編者2001年歲末序於台中)
引用自東女慈聖宮 歷史沿革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非常熱鬧。最古老的澎湖馬公天后宮,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一級古蹟。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州娘媽等。媽祖的兩大部將,是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相傳媽祖俗姓林,出生於中國福建省莆田湄洲島,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稱林默娘。自北宋開始受人建廟膜拜,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分,並向海外的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乃至於歐洲和美洲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湄州島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華人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海神的代表。
媽祖的誕生地福建是中國大陸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僅在媽祖的家鄉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媽祖廟,在民國以前,福建沿海各府縣,每縣都有幾十座媽祖廟[4],如今,福建各地的媽祖廟數量仍十分龐大,香火旺盛。媽祖文化甚至深入到內陸的閩西客家山區。福建的媽祖廟中有三座被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嚴重的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被毀。譬如媽祖信仰發源地湄州島上的廟宇和相關文物,就在文革中被摧毀殆盡。只有少數廟宇如莆田文峰宮,在文革時將媽祖神像藏於郊區的古井中,保住了神像。泉州天后宮則是因為曾被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被摧毀的命運。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逐漸恢復、加上兩岸交流和統戰因素,媽祖信仰重新活絡。又因為媽祖信仰中獨特的「進香、刈火」習俗,台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與祖廟的連結,紛紛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等建物,使湄州島上的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但整體來說大陸上的媽祖信仰仍遠不及台灣的熱度。
媽祖信仰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漢人移民多自中國大陸渡海而來,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
台灣著名的媽祖廟,有台中大甲鎮瀾宮、雲林北港朝天宮、彰化鹿港天后宮(新舊祖宮)、嘉義新港奉天宮、嘉義東石鄉笨港口港口宮、嘉義朴子配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彰化市南瑤宮、台南顯宮鹿耳門天后宮、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苗栗竹南中港慈裕宮、苗栗竹南龍鳳宮、苗栗通霄拱天宮、臺北市松山慈祐宮、臺北市關渡宮、臺北市西門町媽祖廟、台北縣新莊慈祐宮、板橋慈惠宮、屏東縣屏東市慈鳳宮、屏東縣里港鄉雙慈宮,以及高雄市旗津旗後天后宮等。
所謂的「迎媽祖」(也作「迓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莊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活動。
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祖」,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
據說媽祖誕辰遶境的時候,必定會下雨。是因為大道公(保生大帝)當時被媽祖婆甩了,心有不甘的大道公(保生大帝)因此施法降雨,想要淋花媽祖婆的脂粉。媽祖婆也不甘受辱,在大道公(保生大帝)誕辰遶境時,必定會有大風來吹落大道公(保生大帝)的烏紗帽。
【 在
東女慈聖宮
登錄 人力資源需求 】
目前沒有 東女慈聖宮 相關人力資源職缺
【 我要在
東女慈聖宮
留言 】
【回 全國廟宇大搜尋】
【廟宇網站設計費用表-全國通用】免費申請廟宇留言板